事后补救补不了生态账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湖南张家界慈利县一处天然溶洞遭人为排污,事后生态洞内垃圾堆积了“七八层楼那么高”。补救补目前,事后生态当地正推进整改治理,补救补清理溶洞垃圾,事后生态整改违法排污,补救补部分溶洞周边划为禁养区,事后生态同时加强溇水流域水质监测,补救补力保饮用水源达标。事后生态
生态环境被亮红牌后,补救补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事后生态看似亡羊补牢,补救补但似乎为时过晚。事后生态初步调查显示,补救补污染物主要来自养殖户偷排的事后生态畜禽粪水和部分村民倾倒的生活垃圾。洞内垃圾堆积至七八层楼高,显然排污已非一日,既暴露出养殖户和部分村民法律意识与环保意识的薄弱,也暴露出当地环保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溶洞作为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其形成需要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的地质演化过程。污染物通过喀斯特地貌扩散,不仅会对洞内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给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此前就已有村民反映水管有时会流出锈水状液体,当地排查后还发现,养殖场下风向的居民点氨气、臭气监测数据超标。由此可见,污染已经到了“可感知”的地步。事后整改,不过是对长期监管缺位的苍白辩解。
“先污染后治理”,代价太大,即便投入巨资清理,生态损失也已无法用金钱衡量。保护生态环境,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吸取教训、未雨绸缪,主动行动、积极作为。当前,一些环境污染事件之所以屡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执法不够到位。因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以严格执法促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形成“网格化、无缝隙”监督管理体系,将生态指标真正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推进环境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防范风险、堵住漏洞。
生态环境保护,是检验地方生态政绩观与效益观的“试金石”,是需要在每一处发展规划、每一项政策制定中前置的基本考量。既要树牢生态政绩观,摒弃以牺牲环境发展产业的短视行为,也要树牢生态效益观,让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唯有如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才不会停留在口头上。
(责任编辑:百科)
-
3月29日,硫磺岛的海风裹着前史的气味,吹过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演讲稿。这位以“宗教狂人”和“政治素人”标签著称的政客,在留念硫磺岛战役80周年的典礼上,公开声称“美日兵士的英勇精力万古流芳”,点着 ...[详细]
-
【长幼•新闻资讯】淮北路分园:情暖重阳 孝润童心——中班进社区活动
“爱别等,孝别迟,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阴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了充沛的使用社区教育资源,宏扬中华民族贡献老一辈的优异美德,2023年10月20日上午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淮 ...[详细]
-
为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常态化卫生消毒工作,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2023年10月9日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请专业消杀人员对园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杀工作。消杀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手拿喷雾器,严 ...[详细]
-
质量分析聚合力,砥砺奋进促提升 ——红星路小学教育集团语文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会
“善总结者得其智,善分析者得其谋”。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检测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帮助教师深度把握教材中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思想理念,2023年10月10日下午,合肥市红星路小 ...[详细]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车海蓉)4月10日,在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校园内,一个个黑乎乎的窨井盖上,呈现出人工智能、航天科技、健康环保等体裁的美丽图像,与道路旁的樱花相映成趣,招引了师生驻足观看。井盖 ...[详细]
-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杨然、通讯员焦萱、李靖、李帆)今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周六至下周一)举行。据悉,今年武汉市有85689人报名参考,全市设置72个考点静候学子。2025年高考时间安排2025年武 ...[详细]
-
动力“大动脉”跨越式提高夯实经济“硬支撑” 经济发展“绿色引擎”动力更足
央视网音讯:6月5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得悉,西气东输管道体系累计向长三角地区供气达5500亿立方米,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开展注入微弱动能。在江苏南通,西气东输公司南通联络站天然气高压管网二期工程日前顺 ...[详细]
-
5点30分,李奶奶肢体瘫痪明显改善 通讯员 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胡然 童晓云)“从列车员到医生,你们每个人都在为我老伴的生命奔跑。我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都是我们应该的,只要奶奶平安健 ...[详细]
-
跟着总书记领会中华文明|神州共贯的血脉。三星堆的青铜鸟足神像。显示了浪漫的想象力和特殊的创造力。闪耀着中华大地多个区域。文明沟通互融的光辉。一组“北魏漆画屏风板”反映出。跟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文明沟通 ...[详细]
-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灿、通讯员楚晓)在鄂州华容区的长江上空,两条银光闪闪的“巨型辫子”正顶风舒展——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双柳长江大桥刚刚完结的“扎辫子”工程!6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爬上200米高的猫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