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第一个抵达卢沟桥前哨的我国记者,“消失”于1937年

第一个抵达卢沟桥前哨的我国记者,“消失”于1937年

2025-07-19 07:04:19 [综合] 来源:晴影菲庭站

寻访抗战记者方大曾的消失脚印。

方大曾。第个抵达材料图片。卢沟

方大曾拍照的桥前抗战相片。受访者供图。国记

方大曾编撰的消失《卢沟桥抗战记》。受访者供图。第个抵达

现在的卢沟卢沟桥和宛平城。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桥前

冯雪松承受本报记者采访。国记本报记者 严冰 摄。消失

“巨大的第个抵达卢沟桥或许将成为巨大的民族解放战役的发祥地了!”这是卢沟1937年8月1日刊登在《国际知识》杂志上,战地记者方大曾在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中的桥前预言。

方大曾,国记1912年生于北京,笔名小方,被誉为“我国的罗伯特·卡帕”(20世纪闻名的战地拍照记者)。中华全国新闻作业者协会称他为卢沟桥事故现场报导第一人;我国拍照家协会确定他为我国全面抗战“第一照”的拍照者;《我国大百科全书》称誉他“重视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思维前进、目光敏锐、采访深化、见地独特”;我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曾这样点评:“方大曾写出的有关抗日军事活动的一大批新闻著作,是对巨大的全面抗战的忠诚记载,具有重要的前史文献价值。”。

本年是我国人民抗日战役暨国际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全民族抗战迸发88周年。80余年年月流通,硝烟散尽,但前史的回响仍然激荡在民族回想深处。带着对抗战前史的敬意与思索,笔者开端寻访战地记者方大曾的脚印。

跨过时空的寻觅之旅。

营长见战局危在危如累卵,乃命一连人用绳梯爬出郊外,出了城的人,一部经卢沟桥绕至河西,一部则偷行至铁桥东端,这样两端夹攻,把敌人打退。士气之壮,真是闻所未闻……。

——《卢沟桥抗战记》。

报导方大曾的第一人、现任中心播送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站长的冯雪松,与方大曾的不解之缘始于一份传真。1999年10月的一天,时任中心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编导的冯雪松像平常相同在作业室里繁忙,作业桌上堆满了各种材料和函件,就在他拾掇一叠当天的报纸时,一张传真的边际从报纸堆中露了出来,一个生疏的姓名——“方大曾”映入冯雪松的眼皮。

出于一名纪录片作业者特有的灵敏和直觉,冯雪松感觉到这张传真背面好像隐藏着一个值得探求的故事。他悄悄拿起传真,细心阅读上面的内容:“作为抗战初期活泼在国内的一位战地拍照记者、欧美许多报刊的供稿人,方大曾在民族抗战如火如荼、个人作业刚刚打开的时分奥秘地失踪了。”。

“我的作业经历告知我,这是一个值得做的作业。”冯雪松意识到,这可能不单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段被忘记的前史回想。所以,他下定决心深化发掘背面的蛛丝马迹,敞开了一段跨过时空的寻觅之旅。

在寻觅的20多年中,冯雪松屡次前往保定、石家庄、蠡县、呼和浩特等地寻访,查询很多史料,采访百余人,数易其稿,拍照了纪录片《寻觅方大曾》,完成了反映七七事故现场报导第一人的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方大曾:遗落与重拾》《解读方大曾》,填补了我国抗战史、我国新闻史和拍照史的空白。

几经曲折,笔者找到了冯雪松,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和《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的协助下,方大曾的故事逐渐明晰起来,笔者也得以重温方大曾的脚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撕破北平的安静。彼时正在家中度假的方大曾,听闻日军悍然发起进攻的音讯,没有一点点犹疑,毅然决定奔赴烽火纷飞的卢沟桥。7月10日清晨,方大曾细心拾掇好相机与胶卷,简略拾掇行囊后,便与母亲和妹妹仓促离别。尽管前哨的战事益发严重,烽火的硝烟正不断迫临,但方大曾却骑着自行车逆着人流,坚决地朝着卢沟桥的方向奔去。也正因而,他成为了第一个抵达卢沟桥前哨的我国记者。

7月10日晚,方大曾回到家中,在协和胡同10号的小院里开端了严重的拾掇作业。7月11日至7月22日,他编撰出7000字左右的长篇战地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并洗印出卢沟桥、长辛店遭日军摧毁后的相片。7月23日,他将稿件与相片一同寄出。8月1日,《国际知识》杂志予以刊登。

在方大曾的《卢沟桥抗战记》中,他这样描绘我国武士同仇敌慨,以热血之躯英勇而战的壮烈场景:“守城的营长坚决对立退出县城……营长见战局危在危如累卵,乃命一连人用绳梯爬出郊外,出了城的人,一部经卢沟桥绕至河西,一部则偷行至铁桥东端,这样两端夹攻,把敌人打退。士气之壮,真是闻所未闻……日军满想使用上一年占有丰台的方法来处理卢沟桥,但他万没有想到会遇着二十九军这样强硬的情绪,使他们遭遇一个当头冲击。”。

“当我在图书馆中找到这篇报导时,纸张现已发黄发脆,但小方却好像我情投意合的朋友般,出现在我面前、与我沟通。”冯雪松介绍,这是最早、最具体的关于卢沟桥事故的报导,让国际看到了我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展示出了我国人民天下兴亡、责无旁贷的爱国情怀。

“我站在卢沟桥上阅读过一幅开畅的美景,令人留恋,北面正浮起一片广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边的田野。”方大曾在《卢沟桥抗战记》中写道。3月27日,笔者追跟着方大曾的脚印来到北京市永定河畔。河水奔涌向前,岸边杨柳枝条抽出新芽,早春的野鸭在河面游弋,与河水平行的京广线上,一列列高铁迅雷不及掩耳般掠过。不远处,卢沟桥正在进行加固创新作业,工人们有条有理地繁忙着,陈旧石桥在新年代勃发新的活力,石栏上的石狮仍静静守望年月。当年那个背着相机义无反顾奔赴前哨的身影,正跟着波光粼粼的河面,逐渐走进群众的视界。

生命定格在25岁的方大曾。

我军在这一线上,与敌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艰苦的战役,对方的丢失非常之大……十四日战役最烈,对方的炮火比机关枪还要密……。

——《平汉线北段的改变》。

“之所以将方大曾留念室建于保定,是由于他的终究一篇报导写于保定,终究能查验到的脚印也在保定。”保定市地方志作业室原主任孙进柱告知笔者。所以,3月25日,笔者追跟着方大曾的脚印,来到保定。在保定市方志馆,只见在走廊止境右侧房间的门上方,悬挂着方汉奇先生题写的“方大曾留念室”木匾。

走进留念室,四四方方的小房间并不大,在房间的另一端,方大曾的半身铜像占有着最显眼的方位:他穿戴笔挺的制服,钢盔下的目光明澈而坚决,似乎正凝视着镜头外的某个远方。顺着他的视野望去,玻璃展柜里一只棕黄色的旅行箱静静躺着,箱角的磨损痕迹明晰可见,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主人当年背着它穿越烽火、奔赴前哨的年月。孙进柱告知笔者,方大曾留念室于2015年历时半年建成,而这只旅行箱是方大曾仅有存世的一件物品。

据孙进柱介绍,方大曾的前哨采访多在保定一带。据不完全统计,方大曾在保定完成了《前哨忆北平》《保定以南》《保定以北》等多篇报导,并向别传递了很多拍自前哨的相片。

望着墙上翔实全面介绍的展板,笔者在步步移动中,听着孙进柱的解说,逐渐走进方大曾用镜头和文字织造的抗战回想中。1937年9月中旬,保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方大曾被逼退到保定东南的蠡县。也是在那里,他向上海寄出了终究一篇通讯《平汉线北段的改变》,落款为“9·18写于保定蠡县”,这篇报导终究刊登在1937年9月30日的《大公报》上。方大曾抱着“假如你拍得不够好,那是由于你离得不够近”的信仰,寄信给邯郸的亲属,表明要持续北上。

我国闻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在《忆小方》一文中这样回想方大曾当机立断地奔赴保定以北时的现象:“小方其时反常振奋,他不只要到保定,并且更要到保定以北南口山脉中去。他带上充沛的蓝墨水、稿纸和照相器件,急急由石家庄登上北去的列车,临别时,我说:‘期望你能写一篇永定河上游的战役!’他很平缓坚决地对我说:‘我一定有很好的成果答复你!’”。

“我军在这一线上,与敌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艰苦的战役,对方的丢失非常之大……十四日战役最烈,对方的炮火比机关枪还要密……平汉线均为我军主力,使咱们定心……我军现已开上来声援,内长城线或可保住,而不至于四面楚歌了。”在《平汉线北段的改变》一文中,方大曾这样描绘我国武士在平汉线上苦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毅力。

但是自《平汉线北段的改变》刊登后,方大曾便石沉大海。在方大曾失踪后,他垂暮的母亲不愿搬迁,经常扶着门框,望向胡同止境,期盼儿子提前归来。方大曾的外甥张在璇回想,小时分他问外婆他人都搬新家了,咱们怎样不搬?“外婆说我不搬,我要等着我的儿子,等你大舅,由于我跟他约好了,他今后是要回来找我的。”从此,母亲在这座小院里,守着这份许诺,一向等了32年,直到自己生命的止境。

家人再没盼来方大曾的家书,同行也没比及他的音讯。那个拿着相机、活泼在平汉线北段的年青身影,就此消失在纷飞的烽火中,但方大曾的精力永远地铭刻在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史书中,鼓励着后人沿着他的脚印英勇前行。

让更多人知道方大曾。

第七连连长带着两排人跳出阵地冲向坦克车去,他们冲到这“铁怪”的眼前……悍然不顾地攀上前去,把手榴弹往窗口里丢,用手枪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奋斗,“铁怪”不支了,竟然败走……。

——《苦战居庸关》。

在方大曾留念室外,一侧墙上张贴着“央视网公益频道寻觅方大曾主页”二维码,来来往往的观赏者总是会被其招引。扫码后,方大曾的拍照著作及其相关材料,还有冯雪松多年寻觅方大曾的进程逐个映入眼皮。

方大曾的再度被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冯雪松的镜头与文字记载。2015年5月25日,中华全国新闻作业者协会安排召开了一场关于冯雪松追寻采写方大曾业绩的座谈会。彼时,冯雪松现已坚持寻觅方大曾15年。他在会上表明,“重现方大曾在当下极具现实意义,一同也是对国家回想的连续、民族精力的传承。”。

“我心里住着一个25岁的年青人,他正义阳光,充溢力气,有时分自己松懈时,不自觉就会想小方在此时此刻会怎样样想会怎样样做,以此鼓励自己。”冯雪松告知笔者,从寻觅到跟随,自己在找的现已不再仅是方大曾,更是他的精力和质量。回忆寻觅方大曾的这些年,冯雪松慨叹道:“在我的整个作业生涯傍边,‘寻觅方大曾’这件事是最值得我自豪的,在寻觅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一群人,乃至是一个社会的重视,我觉得很美好!”。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方大曾,学习他的精力质量,冯雪松于2015年9月发起了“方大曾校园行”公益方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何塞·冈萨雷斯在听完讲座后曾说:“我对方大曾非常敬仰,他对人类和国际的贡献逾越了许多一同代的人。”冯雪松解释道,许多学生因而对方大曾有了新的知道,更多人加入到寻觅方大曾的活动中。现在,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每年都会定时安排观赏方大曾留念室。

从纪录片《寻觅方大曾》镜头里的剥茧抽丝,到“学习强国”播送剧里的声声叩问;从美国蓝调歌手创造的《She Waits》跨过山海的问候,到电视剧《抱负照射我国》中艺人吴磊的生动演绎,越来越多的人循迹而来,在印象、声响与旋律的交错中,知道这位抗战记者,以不同的方法留念方大曾用生命撒播的印象和文字,让他的精力在年代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这么多人一同寻觅‘小方’,是人们对正义与良知的跟随,也是一个强壮的国家对有前史贡献人物的追念。”冯雪松说。

方大曾是民族精力与前进思维的践行者。以通讯《苦战居庸关》为例,他记载了我国武士肉搏日军坦克的悲凉:“第七连连长带着两排人跳出阵地冲向坦克车去,他们冲到这‘铁怪’的眼前……悍然不顾地攀上前去,把手榴弹往窗口里丢,用手枪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奋斗,‘铁怪’不支了,竟然败走……两排英勇的健儿尽管死了一半,但咱们总算获得成功。”从始至终,方大曾酷爱并据守自己的作业,将个人生命置之不理,展示出无比崇高的精力质量。

从保定市方大曾留念室回来北京后,笔者来到卢沟桥畔。88年前,战地记者方大曾正是在此处,以镜头为枪、纸笔为弹,记载下我国人民不畏强暴、苦战到底的英雄气概。88年后,站在河畔,眼前的平和安定与往昔的前史画面不断交错,让笔者更为激烈地感受到,方大曾当年在卢沟桥畔按下快门时,身上所展示出的那种和我国武士相同的舍生忘死、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苦战。我国人,毅力坚,重整河山换新天……”《卢沟谣》的旋律在耳畔回响,笔者看到,现在的华夏大地,早已是一片海晏河清、蒸蒸日上的现象。前史的烽烟虽已散失,但方大曾的故事和精力却如丰碑般矗立。他的镜头和笔触,定格了那个年代的磨难与反抗,传递出我国人民坚韧不拔、坚忍不拔的抗战精力。“一种爱国、贡献、有职责有担任的前进青年的精力力气,能够穿越时空的间隔影响当下。”冯雪松说。(严冰 管诗雨 张力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9日第05版)。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 西辽河干流顺利实现全线过流

    西辽河干流顺利实现全线过流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部得悉,4月10日10时,西辽河春季生态补水调度获得重要发展,干流水头抵达教来河口,顺畅与下流有水河道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初次完成全线过流,母亲 ...[详细]
  • 兴趣upup~来这打卡最别致的科技互动场景

    兴趣upup~来这打卡最别致的科技互动场景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昨日7月2日)在北京开幕。大会为期4天,将环绕人工智能交融使用、数字安全、数据要素重要范畴以及数字医疗等新式赛道,举行50多场论坛和特征活动。此外,大会配套活动“北京数字经济体 ...[详细]
  • “婚姻登记+游览”消费IP把戏上新 新需求、新业态开释“甜美经济”新引擎

    “婚姻登记+游览”消费IP把戏上新 新需求、新业态开释“甜美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音讯: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婚姻挂号跨省通办。2025年5月更是完成了婚姻挂号的全国通办,新人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喜欢挑选婚姻挂号地址,带火了越来越多有特征的婚姻挂号点和当地的“甜美经济”。进入夏日以 ...[详细]
  • 严峻或致儿童逝世!32℃高温气候 3岁宝宝被锁车内……

    严峻或致儿童逝世!32℃高温气候 3岁宝宝被锁车内…… 炎炎夏日,车内气温升高快,带孩子出门切勿漫不经心。近来,消防部分接报了多起家长一时粗心将孩子锁在车内的险情,非常危险。炎炎夏日 警觉儿童被锁车内。最近,在浙江余姚的一泊车场内,一名3岁男童被家长不小心 ...[详细]
  • 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活跃立异 加快拓宽在华事务

    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活跃立异 加快拓宽在华事务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组织正加速在华事务展开速度,持续加码我国商场,看好我国经济。日前,安盛集团旗下再稳妥公司的上海运营中心获准在华开业。这几天,这家公司正在预备下个月行将开端的我国事务首场路演,这也是坐 ...[详细]
  • AI视频丨家国永念!总书记点赞的抗战英豪

    AI视频丨家国永念!总书记点赞的抗战英豪 本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役中。整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计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发动之广泛,民族觉悟之深入。战斗意志之坚强,必胜信念之 ...[详细]
  • 党旗在底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旗在底层一线高高飘扬 持续重视恩施咸丰救灾状况,洪水退去后,第一批中心、省级救灾物资星夜驰援。今日,折叠床、毛毯、应急包等急需物资现已送到受灾大众手中。记者 张项青:我现在在高乐山镇金烟路,在我死后,居民正在清洗家具等日子 ...[详细]
  • 免签通关更便当 中老铁路签发首枚贴纸式暂时入境答应

    免签通关更便当 中老铁路签发首枚贴纸式暂时入境答应 7月2日,云南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乘坐D88次入境列车的一名俄罗斯籍旅客签发了贴纸式暂时入境答应,这也是中老铁路首枚贴纸式暂时入境答应。贴纸式暂时入境答应替代传统印章,为外籍旅客敞开我国之旅供给了全 ...[详细]
  • 叙利亚延伸西部沿海地区突击和抵触事件调查期限

    叙利亚延伸西部沿海地区突击和抵触事件调查期限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10日签署决议书,将叙西部沿海地区突击和抵触事情独立查询委员会的作业期限延伸三个月。决议书说,在审理该委员会提交的开始陈述及延伸作业请求后,沙拉决议将委员会的作业期限延伸 ...[详细]
  • 法治在线丨报案之后去哪查询发展?警方自动“向您通报”

    法治在线丨报案之后去哪查询发展?警方自动“向您通报” 报案之后,了解案子的发展,是当事人最朴素的希望。假如一向得不到回应,就简略发生疑虑,乃至或许想着托联络、找门路探问发展。而现在在江苏无锡,一项名为“向您通报”的准则,正悄然改变着警民互动的形式,刑事案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