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招引来自13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参加——“你好,咱们是世界自愿者!”(我在我国·行耕记)

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招引来自13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参加——“你好,咱们是世界自愿者!”(我在我国·行耕记)

2025-07-19 14:19:08 [休闲] 来源:晴影菲庭站

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部分成员合影。世界

自愿者兰娜(左)在小屋内协助外国游客运用APP。自愿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给。服务

外籍自愿者在三里屯一家养老院内与白叟合影留念。队招

开栏的引自愿话。

现在,个国国行耕记有越来越多的家的界自外国人来到我国,他们有的外籍是深化社区的世界自愿者,有的人士是见证工业晋级的外籍工程师,还有的参加醉心于我国古典文明研讨……他们逼真地感知着我国的可信、心爱、好咱可敬,世界也对我国产生了深沉情感。自愿从今天起,服务本版推出《我在我国·行耕记》专栏,队招共享他们的故事,以飨读者。

三里屯,北京最富贵的商业街区之一。在人山人海的人流中,有一间橙色边框的通明小屋,静静地矗立在三里屯邃古里南广场一角。

每天下午,小屋邻近总会呈现一些“洋面孔”,身穿黄马甲,风雨无阻地为过往游客供给咨询服务。他们,正是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的成员。

这支成立于2023年5月的部队,现在已有队员122人,其中有40名是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外籍成员。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青年,为何走上北京街头,成为世界自愿者?记者进行了看望。

顺手公益 积累大能量。

下午3时,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颜芯洁来到小屋,开门、摆开桌椅、搬出立牌海报。2分钟后,东西拾掇稳当,新一天的值勤开端了。

“请问怎样用App打车?”不一会儿,一对外国配偶便前来问询。颜芯洁一边拿出手机演示,一边比划指路,临走还送上“秘籍”:把上车点定位在几百米外,避开拥堵路段,省心又省时!

颜芯洁本年只要22岁,却已是团队的“主干”。一周至少4次值勤,让她积累了不少自愿阅历:有外国人忽然停下脚步,东瞧瞧、西望望,多半便是遇到费事了。

“许多外籍游客,在异国异乡求助会犹疑和严重,咱们作为同在我国的外国人,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快地和他们拉近间隔、送上温暖。”颜芯洁说。

外国游客一般问些啥?26岁的阿尔巴尼亚籍自愿者布里肯娜·兰娜向记者细数起来:卫生间怎样走?怎样租充电宝?怎么线上打车、买票、订餐?……问题虽小,却关乎每个人的在地体会。

一次,一名爱尔兰白叟路过小屋,一脸焦急地向兰娜求助:自己第一次来亚洲旅行,不明白电子付出,付款、搭车都碰到了费事。兰娜听罢,挨个教白叟运用起我国App,还为他预订了一辆出租车。“听到白叟对我说谢谢,我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每个工作日的下午3—6时,周六日及节假日延伸至晚上8时,总会有自愿者到三里屯“打卡”。除此以外,还有一个7×24小时在线的特别成员——。

“这是咱们的AI自愿者Alice!”拿起桌上的人形立牌,印度籍自愿者阿迪特·拉斯托吉介绍:上一年,团队开发了AI问答体系,不只支撑语音、文字两种形式,还把握几十种言语,可在线答复各类在京日子问题。

“每周,咱们都会‘喂’给Alice最新语料。作为‘北京通’,Alice已服务超3.2万人次。”拉斯托吉骄傲地说。

多彩活动 架起暖心桥。

不只在街头。现在,外籍自愿者的脚印还深化三里屯社区一线,展开起五光十色的活动。

上一年8月,自愿队策划了一场学生公益课程——“探究奥秘的巴尔干半岛”。作为主讲人的兰娜,尽管振奋于能够介绍自己的家园,但也心里忐忑:能有多少我国小朋友,会对数千公里外的一个生疏南欧半岛感兴趣?

成果给了兰娜一个大惊喜:短短几天内,就有30多人报名,比预期人数多了一倍。活动当天,兰娜详尽地讲起家园的地理环境、人文习俗、趣闻轶事,小朋友们听得入神,乃至到午饭时,有的孩子嘴里还想念着巴尔干半岛上国家的姓名。

“友爱往来的条件,是对不同文明有探究欲。能够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猎奇的种子,我太快乐了!”兰娜说。

除了一小,还有一老。和我国白叟触摸的阅历,让颜芯洁一直难忘。

上一年7月,自愿队来到三里屯的一家养老院看望白叟。“一开端我也没底,言语不通、年纪差大,活动会不会冷场?”作为活动主持人的颜芯洁心里直打鼓。

没承想,白叟们在现场非常热心:即使坐在轮椅上,也颤颤巍巍地拍手拍手。望着白叟眼角笑起的褶皱,颜芯洁似乎看到了自己家园的爷爷奶奶,心里涌起阵阵热流。歌唱、剪纸、讲故事……咱们度过了难忘的一下午。

“后来,咱们又去了两次养老院,爷爷奶奶们还记得咱们,特别快乐地打招呼!”颜芯洁回想道,“这说明,爱是不分国界的。”。

每一场活动完毕,都有一个瞬间凝结在小屋的相片墙上。满墙的纪念照中,有一幅手绘画作分外吸睛:一个瓷器,右半边是我国传统的青花图画,左面则是色彩斑斓的非洲纹样。

“这是参加活动的我国小朋友画的,标志着中非一家亲!”加纳籍自愿者卡纳多·莫里斯介绍。上一年9月,中非协作论坛峰会在京举行期间,自愿队也在三里屯南广场策划了一系列非洲文明展演活动。非洲鼓、非洲舞、制作非洲面具……现场气氛火热,招引了上百名游客前来参加。

“这些活动是一座桥梁,既让咱们外国人更了解我国,也让我国当地人更了解世界。”巴基斯坦籍自愿者杜乐介绍,2024年自愿队共举行89次活动,包括世界文明沟通、体育赛事、商业协作等多方面,促进了跨文明往来,增强了互信根底。

树立衔接 异乡变故土。

为啥要参加自愿队?外籍自愿者们的答案一起指向了一个词——“衔接”。

“其实,有些在华外国人平常更习气待在外国人圈子里,短少和当地人深化沟通的时机。”拉斯托吉坦言,“做自愿给了咱们一个名贵的关键,能够深化感触我国面貌。面对面、心连心的衔接,融化了差异的坚冰,也消弭了误解与隔膜。”。

现在,自愿队正在把“衔接”带向更远处。

“上一年,咱们对三里屯的部分外卖员、服务员进行了言语训练,还将AI自愿者Alice引进三里屯商圈里的门店,协助企业开设世界自愿服务站点。”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队长袁乾铭介绍,自愿队正在与更多单位协作,尽力提高三里屯社区世界化服务水平。

现在,跟着我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北京,三里屯日均客流量已达5万—8万人次。“近年来,咱们尽力打通外国人在华旅行日子的‘最终一公里’,让三里屯成为入境游客感触现代北京的一个窗口。”三里屯大街工委副书记白少飞介绍,经过资金支撑、场所合作、调和对接等多种手段,大街全面支撑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开展,对外服务水平跨上新台阶。

现在,三里屯世界自愿服务队已累计了5600余小时的自愿时长,高峰期日均服务游客20—30人次。“经过自愿服务,咱们期望更多外籍人士从‘异乡之客’变成‘故土之人’,乐在北京、留在北京、爱上北京。”袁乾铭说。

身在小屋,眼中的色彩总是缤纷的:橙色的立牌、蓝色的克己地图册,黑板上还有咱们用五颜六色的水彩笔留下的话。而这种多彩,恰恰便是这支部队的一个生动注脚——来自多元布景的世界青年,因自愿服务相知相亲、互信互爱,一起编织出一幅多彩的调和画卷。

一天的值勤完毕,已是太阳西沉,夜色初露。伴着小屋的黄色灯火,兰娜翻开自愿日记,写下今天见识——。

“我付出了可计算的时刻和精力,但收成了无价的夸姣回想!”。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